這篇是我曾在某本書(還是雜誌)裡看到,在空間規劃時的6個重要原則。因為有特別記下來,也覺得從中提點了一些盲點,例如:風格的選擇只考慮到自己的喜好,魚先生的想法,我好像只會選擇性的輸入腦袋🤣。
如果剛好也在煩惱室內空間的安排,設計風格的選擇及生活上的搭配,不妨參考看看:
Rule 1:找到自己的「喜好」
生活即是日常小事堆積起來的樣子。但,有個性的生活,即是有自己的喜好、重視的事物。
在室內裝潢時,務必將這樣的元素派上用場!例如,喜歡招待親友來家中用餐,可以考慮增加餐桌區的比例。興趣是騎單車的人,把最愛的那台展示在家中也很不賴。一進來便能一目了然屋主「喜好」的室內裝潢,其實相當有個性!
來找找自己和家人喜歡的事物:
- 喜歡泡咖啡,規劃專屬的咖啡沖泡區。
- 喜歡植物,規劃適合擺放植物的角落、平台,讓家中綠意盎然吧!
- 喜歡露營,將露營的道具也一起放在家中當裝飾。
✔️ 自己和同住的家人有什麼興趣、喜好?
✔️ 是否有為了滿足興趣和喜好的必備物品?(相關的用品、種類、數量、收納方法為何?)
✔️ 喜好的事物在家中何處、以什麼方式享受比較理想?
Rule 2:找到喜歡的「家的樣子」
工業風、loft風、鄉村風、無印風、北歐風、現代風…,這些是不是都很耳熟,但好像又很難說清楚講明白。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跟我一樣,喜歡無印風格的白+木頭組合,又喜歡北歐風的活潑感,偶爾又喜歡韓風小清新。
像我這麼三心二意,要定義喜歡的風格並不容易。後來我找到一個方法,也推薦大家試試。
- 從風格選單中挑一個大方向:家中的天(天花板)、地(地面)、壁(牆面)會希望出現的樣子。也是整個居家風格的基礎。
- 到各大平台搜集喜歡的「家的樣子」:例如在Pinterest上有非常多居家風格的照片,或是在Airbnb、民宿、咖啡廳等地方,也有很多靈感來源。之前也有介紹過,詳細可以參考這篇:資源整理 || 要去哪裡找居家風格、佈置靈感?
- 思考這些風格是否符合生活的習慣:確認家人們的喜好外,也要思考平時生活習慣是否可符合風格的搭建。例如:無印風考驗收納的能力、佈置用的織品層架是否便於清潔。
風格的挑選,到最後常常變成混搭風,所以我認為不用逼自己決定要『什麼風格』,直接找圖和家人、設計師討論,是最實際且實用的做法。
不過,找出符合自己喜歡的樣子後,則須以此為基準挑選裝潢材質、家具,以及各種小雜貨和日用品,否則容易與室內裝潢風格變得前後不一致。
並且,因為空間的營造需要長時間配合生活的變化來進行,所以除了設定基準外,家人的喜好和習慣也要一同考慮。
✧ 補充:這裡的「基準」指的是『心目中家的樣子』,並非單一風格的標準。像是:我認為露營用的鍋碗瓢盆、道具,和無印風的組合就十分搭配。
✔️ 大致喜歡怎樣的風格?
✔️ 和家人一起找出喜歡的「家的樣子」
✔️ 嚮往的樣子與生活方式合不合適?
Rule 3:考慮家庭成員及生活模式
除了上面兩點找出符合喜好的設計外,室內裝潢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生活機能。
所以回顧自己的生活,思考空間必須具備的機能:家庭人數、年齡結構、飲食習慣、客人來訪的頻率等等,這樣較可釐清要使用什麼樣的家具,如何配置較為妥當。
也可以像我一樣,把現居的各個空間拍下來,一一檢視想保留的部分、NG的設計,還有過去覺得不便的地方,都是未來空間規劃的重要參考!
✧ 延伸閱讀:Room tour:盤點我的生活習慣,新家規劃前必要的檢視工作!
✔️ 是誰要使用這個空間?年齡?
✔️ 空間的主要用途?
✔️ 家人成員在該空間是否可獲得滿足?(需要放鬆or專注)
Rule 4:各種元素在空間中的平衡性
每一個用來打造空間的材料、家具、窗簾、燈具等等,都是營造整體風格的裝潢元素。這些單品可能都看似美好,但是否符合家中的設計更為重要,否則就無法發揮它的優點。
這時候如果沒做好功課,就相當需要設計師的協助,不管是傢俱的尺寸、造型、顏色、燈具角度的選擇,未來甚至要換家具時也要考慮到搭配的平衡性和協調度。
像是小坪數的客廳若擺上份量感十足的沙發,空間可能更顯狹小,盡量可挑選座椅不落地(有長腳的)、但又不會過高的沙發(我知識短淺,只知道這個😆)。
✔️ 家具、窗簾、照明的設計與材質、顏色挑選是否互相協調?
✔️ 家具尺寸是否符合家庭成員?
✔️ 窗簾、壁紙、地板材質等色彩圖案的選擇是否符合空間?
Rule 5:保養維護及使用的便利性
家具和日用品會因為每天的使用而弄髒、耗損,更會因為不同的材質有相對的耐用度及照顧方法。
- 地板:實木地板、海島型木地板,還是超耐磨、石塑地板、塑膠地板、地磚、大理石。
- 沙發:布面、人工皮、真皮、貓抓布。
- 窗簾:遮光布、棉麻布、捲簾、羅馬簾、調光簾、百葉。
- 廚房檯面:不銹鋼、人造石、石材、木頭、美耐板。
所有物品都有其優缺點,需要先了解物品的特性,再以個人最重視的優先項目進行選擇。
常見的考量:好清潔、美觀、容易保養、堅固耐用、觸感、耐刮耐髒耐熱、不染色、不怕潮濕等。
例如:養寵物的人,可能會考慮使用SPC石塑地板、貓抓布、捲簾,整體較好清潔,也避免毛小孩的破壞。
✔️ 物品的材質耐用度和保養維護的方法,是否符合生活習慣?
✔️ 有沒有需要小心照顧的單品?
✔️ 日常生活使用上是否安全?
✔️ 傢俱配置是否便於打掃?(掃地機器人的動線是否有效率)
Rule 6:預算有限的狀況下,決定優先順序
若是預算吃緊時,也不要每樣物品都在妥協的狀況下作決定。當圍繞在身邊的盡是差強人意的物品,之後一定會心生不滿。
預算的分配:
- 之後較難改變的裝潢必須先施作。如:衛浴。
- 將預算花在最講究的部分。如:廚房的電器、收納。臥室則選擇簡單、低預算。
- 可列出購買的優先順序,之後再將其他物品慢慢搜集起來。
- 在無關緊要、簡單的地方自己DIY。如:DIY層架。
✔️ 能花在室內裝潢的預算是多少?
✔️ 家具、家店的預算?
✔️ 需要時,決定購買物品的優先順序?
以上6個原則,提醒我從其他方面去思考居家裝潢、空間規劃,以及風格營造之間需要考慮的部分,希望也對大家有幫助。
裝潢設計延伸閱讀:
- Room tour:盤點我的生活習慣,新家規劃前必要的檢視工作!
- 【老屋改造】30萬從2房變身成一個家。開放式格局該注意什麼?
- 裝潢設計【衣櫃規劃】日式壁櫥vs.傳統衣櫃,衣櫃門片怎麼選?推拉門、平開門還是折疊門?
- 【推薦設計】網友心得整理,10個保證不後悔的貼心設計。
- 裝潢設計【廚房規劃】 實現煮婦們的願望,廚具、動線、家電配置,3步驟分析適合自己的完美廚房。
2 留言
魚太太很認真在規劃自己的夢想窩居,很棒!逐夢踏實❤️我也從裝潢中找到幸福感🤭
我就是太三心二意,什麼都很難下決定才需要做這麼多功課!不過規劃的過程中真的很有趣,也很有成就感。